三水锡酸钠作为一种重要的锡化工产品,其原料主要依赖锡矿资源分布。全球范围内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锡矿集中在东南亚和南美地区,特别是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年产量约5万吨)和马来西亚的霹雳州(储量超20万吨),这两个地区以原生锡矿为主,矿石品位SnO₂含量通常达到70%以上。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波托西矿区则以硫化锡矿著称,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大量锡石-硫化物复合矿床。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锡生产国,在云南个旧(探明储量150万吨)和广西南丹(平均品位0.8%-1.2%)形成了规模化开采集群。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缅甸佤邦地区,近年来其锡矿出口量快速增长,但该地区矿石伴生杂质较多(如砷、铅含量可达3%-5%),在冶炼环节需要特殊处理。非洲刚果(金)的马诺诺矿区虽然储量可观(预估50万吨),但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开发程度较低。
从矿床类型来看,适合提取三水锡酸钠的矿源以砂锡矿最为理想,特别是泰国普吉岛沿岸的冲积型矿床(SnO₂纯度85%-92%),这类矿石经过简单重选即可获得高纯度锡精矿。而巴西朗多尼亚州的花岗岩型锡矿虽然储量巨大,但因嵌布粒度细(0.01-0.05mm),选矿成本较高。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发现的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含锡量1.5-2.5%)展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三水锡酸钠的质量与原料来源密切相关。缅甸佤邦矿区由于采用原始开采方式,矿石含泥量普遍超过15%,需要增加洗矿工序;而秘鲁圣拉斐尔矿(地下开采深度达800米)产出的高品位锡石(SnO₂>95%)则更受冶炼企业青睐。随着环保要求提高,越南高平省的新型环保选矿工艺(废水回用率90%以上)正在改变传统锡矿供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