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全球锰资源大国,中碳锰铁的储量数据需要结合地质调查与工业应用双重维度来看。根据自然资源部最新矿产储量公告,全国锰矿基础储量约2.1亿吨(平均品位18-22%),其中符合中碳锰铁冶炼要求的锰矿占比约35-40%,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贵州三大矿床带,特别是大新、靖西矿区的高碳酸锰矿(Mn≥30%,P≤0.2%)最具开发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实际可经济开采量受制于选矿技术,当前工业级中碳锰铁(C1.5-2.0%)对应储量约2800-3200万吨。
从产业链视角观察,中碳锰铁作为特种合金原料,其有效储量与冶金工艺深度绑定。国内主流企业采用电硅热法生产时,每吨产品需消耗含锰原料1.8-2.2吨(视矿石品位浮动),这意味着现有探明储量可支撑年产150万吨中碳锰铁产能约12-15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随着富锰矿逐年消耗,低品位矿(Mn≤25%)的浮选-还原技术突破将直接影响未来储量评估,例如中信大锰在广西开展的生物浸出试验已使选矿回收率提升至82%。
动态来看,我国中碳锰铁储量正面临结构性调整。虽然2023年新探明贵州铜仁地区新增储量800万吨(Mn28.6%,Fe12.3%),但环保限产政策导致实际开采率仅维持65%左右。海关数据同时显示,近三年进口锰矿依存度已从18%升至27%,这反映出国内中碳锰铁原料供应正从单纯依赖储量向国际资源调配转变。对于下游不锈钢和特种钢企业而言,更应关注锰铁比(通常1:0.7-1.2)等实用参数而非绝对储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