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二氧化钛价格呈现明显下行趋势,这与全球供需关系变化密切相关。首先是供应端产能扩张,特别是中国生产商通过氯化法工艺(较传统硫酸法成本降低30%)大幅提升产量,2022年全球产能已突破800万吨。与此同时,欧美老牌厂商如科慕、特诺等并未同步缩减产能,导致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
波肖门尾图库需求侧疲软是另一关键因素,建筑涂料和塑料行业(占二氧化钛消费量60%以上)受房地产低迷影响显著。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汽车产量增速放缓(2023年全球同比仅增长1.2%)进一步削弱了高端钛白粉需求。特别是欧洲市场,在能源危机背景下,终端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低成本替代品如碳酸钙(白度指数85-90,低于钛白粉的97)。
原材料成本下降也推动了价格走低,钛精矿(TiO2含量≥47%)价格从2022年高峰期的350美元/吨回落至目前的220美元左右。能源价格波动同样不可忽视,天然气价格每下跌1美元/MMBtu,钛白粉生产成本约降低15美元/吨。这使生产商拥有了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
波肖门尾图库库存周期变化加剧了市场波动,2023年三季度末主要贸易商库存周转天数达到45天(正常水平为30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下游客户普遍采取"按需采购"策略,与往年大量囤货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供应链行为转变使价格支撑力持续减弱。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产生深远影响,美国对中国钛白粉反倾销税(税率从17.3%到23.8%不等)促使东南亚等新兴产区快速崛起。这些地区的产品以每吨低于主流品牌300-500美元的价格抢占市场,进一步拉低了整体价格水位线。随着绿色转型推进,部分厂商开始转向生产光催化型二氧化钛(粒径10-30nm),这种产品结构调整也在重塑传统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