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亚钒酸钠(NaVO3)的储量数据在公开资料中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钒钛磁铁矿伴生资源领域。根据最新地质调查报告显示,全国钒资源总储量约9500万吨(以V2O5计),其中可工业利用的钒储量约占总量的30%,主要分布在四川攀西、河北承德等矿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亚钒酸钠作为钒化工产业链中的中间产品,其实际可生产量受制于钒原料品位(通常含V2O5 0.5%-2%)和提取工艺水平(当前主流钠化焙烧法回收率约65%)。
从地域分布来看,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的钒钛磁铁矿带贡献了近40%的全国储量,该区域矿石平均含V2O5 0.3%-0.5%,经选矿富集后可提升至1.2%左右。另一个重要产区河北承德拥有高铬型钒钛磁铁矿,其钒品位略低但储量可观。由于钒资源开发受环保政策(如《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2》)严格限制,实际亚钒酸钠年产量约15-20万吨(折纯),其中约60%用于生产钒电池电解液(VOSO4溶液)和催化剂载体。
技术层面影响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提取效率。当前主流工艺中,石煤提钒的酸浸-溶剂萃取法可处理低品位矿石(V2O5≥0.8%),但会产生大量废渣;而更环保的钙化焙烧-碳酸化浸出新技术正在试验阶段,有望将可经济开采的矿石品位下限降低至0.5%。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测算,若新工艺全面推广,我国有效亚钒酸钠产能可提升30%以上,这将对储能电池领域(特别是全钒液流电池)的原料供应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