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低钛渣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现象引起行业广泛关注,其中供需关系变化是关键因素。随着新能源行业增速放缓,特别是锂电正极材料需求减弱,直接导致低钛渣作为钛白粉生产原料的市场需求下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今年第三季度国内钛白粉企业开工率普遍维持在65%-75%区间,较去年同期下降约15个百分点。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原料成本支撑减弱。攀西地区钛精矿(TiO2≥47%)价格从年初的2150元/吨降至目前的1850元/吨,跌幅达14%。这种上游原料价格的下滑为低钛渣价格调整提供了空间。特别是在环保政策相对宽松的西南地区,部分企业通过提高回收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竞争。
国际市场变动同样影响着国内低钛渣价格走势。越南、澳大利亚等主要出口国的低钛渣FOB价格下降至680-720美元/吨,比去年同期降低约12%。这种情况下,国内进口量增加对本地市场形成冲击。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大型钛白粉企业开始调整原料采购策略,将进口低钛渣的采购比例提升至30%以上。
此外,行业库存压力也是价格下跌的重要推手。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主要生产企业库存周转天数已从正常的20天延长至35天左右。在库存高企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价促销来缓解资金压力,特别是在季度末财务报表时间节点,这种降价行为往往更为明显。
从长期来看,技术革新带来的替代效应同样影响着低钛渣市场。氯化法钛白粉工艺的普及使得部分企业减少了对低钛渣的依赖,这种工艺转变正在改变整个产业链的原料需求结构。预计这种技术替代效应在未来两年内还将持续显现,可能进一步影响低钛渣的市场价格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