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紫铜棒加工工艺的核心在于精确控制热处理过程与机械加工参数的协同配合。这种铜材(C10200含铜99.9%)在加工时首先要经过固溶处理(加热至700-750℃后水淬),使其达到T4状态特征,此时材料具有最佳的延展性(伸长率≥40%),特别适合后续的深冲或弯曲成型加工。
在实际切削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刀具选择,特别是应当采用钨钢或金刚石刀具以应对紫铜粘刀特性,主轴转速建议控制在800-1200r/min范围内,同时要配合使用乳化液冷却。对于精密零件加工,加工余量通常保留0.1-0.3mm用于最后的光整工序,通过慢走丝线切割(精度±0.005mm)可以获得最佳表面粗糙度(Ra0.8μm)。
冷加工环节要注意加工硬化现象,当变形量超过15%时需要安排中间退火工序(550-600℃保温1-2小时)。对于需要焊接的工件,推荐使用氩弧焊(电流90-120A)并在焊后立即进行去应力退火,这样能有效避免焊缝区域出现晶间腐蚀倾向。
最终表面处理可根据用途选择化学抛光或电镀工艺,化学抛光液通常含有硝酸(浓度8%-12%)和磷酸混合溶液,处理时间控制在30-90秒为宜。需要特别注意加工全程要保持环境清洁,因为紫铜极易与硫化物反应产生表面斑点,这会影响后续电镀层的附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