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肖门尾图库二氧化钛加工工艺主要分为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主流路线,硫酸法通过钛铁矿(FeTiO3)与浓硫酸反应制得,需要重点关注酸解、还原、水解等关键环节,特别是水解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通常维持在90-110℃)直接影响产品纯度。这种方法设备投资较低但会产生大量废酸,适合中小规模生产。
氯化法则以金红石或高钛渣为原料,在流化床中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钛(沸点136℃),经过氧化工序生成二氧化钛,其优势在于产品白度更高且污染较小,但对原料品质要求严格。两种工艺最终都需经过煅烧(800-1000℃)和表面处理(如硅铝包膜)来调整粒径和耐候性,其中氯化法生产的钛白粉更适合高端涂料和塑料应用。
近年来新兴的气相法工艺逐渐受到关注,通过钛醇盐热解直接生成纳米级二氧化钛(粒径20-50nm),虽然设备成本高昂,但产品具备特殊光催化性能,在自清洁玻璃和空气净化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无论采用何种工艺,晶型控制都是核心难点,金红石型需添加晶型转化剂(如ZnO)才能稳定获得,而锐钛矿型则更易在低温条件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