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五水合硝酸铋(化学式Bi(NO3)3·5H2O)的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区域,特别是湖南、江西、云南等省份。这些地区不仅拥有优质的铋矿资源(铋含量0.5%-2%),还具备成熟的湿法冶金提纯技术,能够实现从粗铋到高纯硝酸铋(纯度99.9%以上)的全产业链加工。
湖南郴州作为重要产区,依托当地铅锌矿伴生铋资源,采用硝酸溶解-结晶工艺年产约800吨;江西赣州则通过铜冶炼副产品回收铋金属,其生产的五水合硝酸铋杂质含量控制在10ppm以下,特别适合医药催化剂领域。云南个旧凭借锡矿尾矿综合回收优势,产品在电子级(纯度99.99%)细分市场占有率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济源和广东韶关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升级,逐步形成年产200吨以上的产能。这些企业普遍采用减压浓缩结晶技术(操作温度60-80℃),既能保证晶体完整性,又可控制游离酸含量在0.5%以内。随着光伏焊带和电子陶瓷需求增长,江苏部分化工园区也开始布局高端五水合硝酸铋生产。